蘭州9月4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青海草地覆蓋率比十年前提高11%、四川境內干流及支流水質達標率100%、甘肅草原植被蓋度超過52%、寧夏沿黃堤防外100米造林建水源涵養林、內蒙古年入黃泥沙量由1億噸減少到5000萬噸……中國沿黃九省區持續發力保護和治理黃河流域,生態成效凸顯。
沿黃九省(區)政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研討第三次會議在4日在甘肅甘南舉行,沿黃各省區以期協同合作,解決黃河上游水源涵養、減少水害災害、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生態產業體系等實際問題,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流經中國9個省區,被譽為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也是中國重要生態屏障和經濟地帶。
圖為黃河進入汛期。(資料圖) 南如卓瑪 攝
黃河發源于青海。當日,政協青海省委員會介紹,該省探索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建設,設立11個自然保護區,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217處,實現對重要自然生態有效保護。
會議披露,四川黃河流域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5.6%,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5%以上,水土流失面積和土壤侵蝕強度呈逐年下降趨勢,輸入黃河泥沙量明顯減少。
甘肅突出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和隴中隴東黃土高原區水土治理兩大重點,持續加大防沙治沙、退化草原治理、濕地資源保護修復,入黃泥沙含量由20年前年均4880萬噸減少至去年的2254萬噸。
寧夏全境屬黃河流域,該自治區在六盤山等南部建水源涵養區,并大規模植樹造林,實施水源涵養和生態修復工程,2019年底森林覆蓋率達15.2%,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56%,濕地保護率達55%。
內蒙古累計投入6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先后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沿黃生態廊道建設、沙漠鎖邊等工程,植被蓋度大于60%面積增加了146萬畝。
陜西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3萬平方公里,黃河流域主色調逐步“由黃變綠”,全省綠色面積向北延伸400公里。
山西2015年至2019年,黃河流域完成造林2283萬畝。其中,2000年至2017年18年間,山西植被生態質量改善全國最快。
河南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獎勵水環境生態補償金30399萬元,通過推行生態補償機制,以經濟激勵和約束手段保護黃河生態。
山東實施黃河沿線生態修復,推進生態調水和生態補水,今年為黃河三角洲生態補水1.55億,為歷年之最。(完)
|
|